•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三 白居易诗歌赏析之(八)养竹记

发布时间:2018/2/10 14:16:50 作者: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集体创作

(八)养竹记

1 原文

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依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厅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长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圆形竹筐)者斩焉,篲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崩,草木茂盛貌)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有何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犹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厅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2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3 赏析

公元803年,考上进士已有3年的白居易“书判拔萃科”登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唐代的秘书省主管太史及著作出版,而校书郎则是负责校刊书籍的小***当时已经32岁白居易典校在秘书”,颇感“小才难大用。白居易到长安,和现在很多初到大城市的人一样选择了租房。白居易租住的房子并不差——常乐坊内已故相国关播的宅院中被称作“东亭”的一部分,这处小院落里有茅屋四五间,白居易在此养马一匹,雇了仆夫两名,就算安了身。

如今,这位大诗人在“东亭”内的事迹,只能通过《养竹记》一文略知一二。《养竹记》于1995年由***学者霍松林先生题写,在西安交大百年校庆前刻碑立于交大校园内,石碑被嵌入一面仿古的白墙中,白墙的后面,一大片翠竹郁郁葱葱,白居易的雕像则立于墙壁的一侧,对面,是“东亭”纪念亭,由国学***启功题写牌匾。

       

常乐里是白居易踏上仕途***居住地,寓居近3年。唐代在常乐里、道政里居住的人,大多是***大户,难怪白居易诗中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白居易在常乐里的经历,对他一生都产生了影响。办公之余,他辛勤整治耕耘了关宅东亭杂草丛生竹林并在东亭之壁题写《养竹记》,以贻其后之居斯者”,希望居住在这里的后来者,能够以翠竹树德、立身、体道、立志的***品质来自勉;亦寄希望于用贤者,“竹不能自异,惟人用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    

竹是植物,并无人情。白居易爱竹,因为竹似贤”。他常常对竹而饮,寄物养性言志。白居易《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长诗云:“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白居易置酒待友,玩赏东亭竹,数竿对一壶,情系国家黎民,期望实现兼济之志,或者说期待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不甘心“常乐里闲居”,愿望为国家多多效力。

白居易离开常乐里后,一生作了许多咏竹诗。白居易任京***期间,先后三次住在新昌里(37—40岁,50—51岁,56—57岁)。新昌里在常乐里正南,两者之间隔着一个靖恭里在新昌里住宅,白居易在庭院里仍钟情种竹长庆二年(822年),他赴任杭州刺途中,仍念念不忘新昌里宅院的竹园,作《思窗竹》云: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

白居易自常乐里东亭植竹始,一生不管走到那里,都以“养竹”寄托情志。如《新栽竹》云:“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溪上色,忆得山中情。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已觉庭宇内,稍稍有余清。***近窗卧,秋风枝有声。”白居易晚年,寓居洛阳履道里,觅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杨宅“地方十七亩,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也就是说仅竹林的面积就相当宅院面积的九分之一。在杨宅基础上,白居易还不断对庭院加以改造,如设置天竺石、太湖石,作西平桥、开环池路等而翠竹则是充实庭院的***植物。和三年(829)夏,白居易为洛阳住宅作《池上篇》,辞曰: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识分知足,外无求焉。……优哉游哉,吾将老乎其间。”(《新唐书·白居易传》)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白居易祖辈清正廉洁好家风
下一条:白居易的平民化诗风 之(二)提倡乐府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