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白居易永远活在百姓心中——纪念白居易诞辰1246周年

发布时间:2018/3/1 15:17:01 作者:洛阳 白坤堂

白居易兼济天下的人品和惟歌生民的诗品交相辉映,构成了他的壮阔人生,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影响之深远,一千多年来是不多见的。

下面我讲几则河洛地区流传的与白居易有关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白居易的崇敬和仰慕。

先从白居易的归葬地龙门讲起。

古老的龙门有个古老的传说,使龙门平添了悠远与深邃。在很久***,东山和西山本是合二为一的,人称龙门山。在龙门山下,住着一位以打柴为生的年轻人。每天夜里,年轻人都能听到从深山里传来的凿击声,一声又一声,一声接一声,旷远、悠长,撞击着人们的心扉。每次天不亮小伙子上山砍柴时,都会碰到一位手拿斧头的白胡子老人,老人总会问他一句总也不变的话:“这山开不开?”小伙子总是回答:“不开,不开。”天长日久小伙子终于不耐烦了于是当老人再次问他“这山开不开”时,小伙子回答:“开!开!”话音刚落,只听一声巨响,倾刻间天崩地裂,龙门山一分为二分列东西。东面的因为上面长满香葛,故名香山;西面的仍称龙门山。

香山北部有琵琶峰,因形状酷似琵琶而得名。唐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谢世后,就安葬在这里。

琵琶峰背依香山主峦,面临陡峭的山坡(在唐代不像现在修有盘山石阶),坡下就是自南而北流淌不息的伊河。

在古代,人们在选择阴宅时特别看重风水,讲究藏风聚气。洛阳城北有邙山,特别能藏风聚气,所以自古就有邙山没有卧牛之地的说法,这是说邙山的风水特别好,是***适宜亡故人安葬的地方,因为埋葬的人特别多,竟找不到一处卧牛的地方。

白居易为什么不把自己的阴宅放在北邙,偏要在生前叮嘱家人把自己葬在琵琶峰呢?看一看琵琶峰的地形特点就知道答案了。琵琶峰前面是陡峭的山坡,坡下是伊河,没有路可走了,按照风水学说,前头(前途)无路,这样的地形是要影响到子孙后代的***运的,所以笃信风水的人认为这是绝***地。

白居易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为***数十载,深知***场的黑暗。尽管他怀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却不能施展,想改变这个社会又改变不了,无奈之下便决定死后让家人将自己埋葬在琵琶峰。白居易以自己的行动自断了后辈子孙的***路,使后辈子孙洁身自好,也彰显了死亦为***雄的***封建社会的决心

关于琵琶峰的来由,源于两个传说,因时间关系只说一个。当年文殊菩萨闻听魏孝文帝虔诚信佛,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趁着风和日丽便带领众仙女乐队前来***,顺便也为工匠们来场慰问演出。此时古阳洞内的佛像大致轮廓已成工匠们正在做***的修正。他们一手持铁凿一手拿小铁锤,站在木架子上小心翼翼地在佛像上凿来凿去。在***的一尊佛像前,一个年龄二十来岁的青年正专注地忙碌着,只见他轻轻地凿一会儿,又对着佛像仔细地端详一会儿,随着小铁锤的舞动,佛像的形态愈加动人庄重。众仙女围着这位小青年,啧啧地夸奖着他的手艺。这个青年人哪见过这么多的美貌女子,脸红得像一块红布,不敢正面看仙女一眼。仙女中有一个弹琵琶,被小青年的精湛手艺折服,顿时爱慕之情悠然升起,于是便趁文殊菩萨到别处巡查的时候,大着胆子走近这位青年,悄悄地向这位青年倾吐爱慕之心,青年人自是喜出望外,不住地点头答应琵琶仙女随着文殊菩萨返回天宫的途中偷偷地溜了回来,打算与青年人结成百年之好。回到天宫,文殊菩萨发现琵琶仙女不见了,非常着急,后来得知此事后十分恼火,随即派人前去捉拿。那个弹琵琶的仙女被追到香山的北峰,急急忙忙丢下手中的琵琶,与那个青年飘然远逝,她的琵琶便成了这琵琶峰。

传说归传说,琵琶峰得名只是因为其形状酷似琵琶而已。


白居易主张节俭办丧事,民间流传的故事也颂扬了他的节俭风尚。有一则故事名叫一双朝靴,说的是唐朝末年,有一个盗墓贼想发财急红了眼,有***他突然想到打白居易的主意,于是决定去盗白居易的墓。这天晚上,他趁天黑又下着雾星雨便爬上了琵琶峰,费尽了吃奶的劲儿,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才挖到棺木。这个盗墓贼见到棺木高兴极了,心想这回一定要发大财了。当他打开棺木,借着火镰打击出来的火星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大瞪两眼瞅了三四遍,只看见一件陪葬品-----一双朝靴。此前这个盗墓贼不止一次地听人说,白居易为人非常简朴,他说什么也不相信。现在面对这一双朝靴终于相信人们议论的都是真的。他觉得没脸把白居易的这***一件陪葬品盗走,于是把朝靴放回原处,又草草把挖开的墓穴填了填就离开了琵琶峰。

还有一则故事名叫盗贼改***的是宋初年洛阳一带有两个有名的盗墓贼,一个外号叫“***眼”,另一个外号是“***鼻子”。“***眼”眼尖,能隔着厚土或棺木看清棺材里的金银财宝;“***鼻子”鼻子灵趴在坟头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棺材里有没有珍宝。这两个家伙就凭着特异功能大肆盗墓发了财。有***这两个家伙正在盘算着去哪里发财,“***眼”说:“香山琵琶峰上埋葬着白居易,他是个大***,陪葬品一定很贵重,很多,咱们去那里‘露手’,一准没跑。”‘露手’是盗墓贼用的行话,就是盗墓。“***鼻子”***改不了吃屎,哪有不赞同之理。于是二人便在一个风高天黑的晚上携带盗墓的家伙悄悄爬上琵琶峰。这两个盗墓贼由于盗墓心切,还没有施展“法术”就急忙动起手来。挖开墓穴后,“***眼”按以往的盗墓经验立马扑向两脚,因为富贵有钱人家入殓时多把金砖放在死者脚头美其名曰“脚蹬金砖”;“***鼻子”立马扑向头部,因为富贵有钱人家多把玉石块放在死者后脑勺,美其名曰“头枕玉枕”,心想,这回可要发财了。两个盗墓贼毕竟做贼心虚,便各抱一件“财宝”如兔子一样逃回家中。到家一看,两个家伙傻眼了,“***眼”抱的是一块泥坯子,“***鼻子“抱的是一袋秕谷子。这两个家伙万万没有想到白居易葬埋时只有棺没有椁,更没有金银财宝。白居易的简朴清廉唤回了这两个盗墓贼已经泯灭的人性,从此就改***归正了。

白居易躺在琵琶峰上距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大江东去,不知多少历史人物随着滔滔的江水而流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在今天的登封一代,百姓还保留有白居易在河南尹任上深入登封民间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的神话传说。

传说有一次白居易来到登封一带的大冶、平陌体察民情,看到这里有许多冶铁小作坊和制陶窑炉,百姓靠这些手工劳动生活还算过得去,心里很高兴。但他一深入了解,心里又一下子凉了下来。原来冶铁和制陶需要烧掉大量的木材,所以这一带山上的树木被砍伐了许多,有不少地方都已经变成“秃子头”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想:如果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这一带山山岭岭的树木非被砍光不可。

白居易很发愁,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来。

有***晚上,白居易还在为想不出好办法发愁,愁着愁着便迷糊起来。恍惚间,白居易来到一座山的山脚下,见一个老头双手捧着一块乌黑的东西往火炉里送,火炉里瞬间就火势大增。白居易好生惊喜,就急忙上前抱拳施礼:“老伯伯,您老刚才往炉子里送的是什么东西?”老头说:“是煤炭,这东西***燃火了。你们那里也有这宝贝东西快回去找吧。”白居易听了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待要向老头道谢,这老头忽然不见了,就看见炉子上面的三个大字:老君炉。

***天天还没亮,白居易就发动当地百姓寻找煤炭,几天下来终于找到了。白居易马上组织试烧,效果很好。兴奋不已的白居易接着又跑遍附近大大小小的冶铁作坊和制陶窑炉,***烧煤方法。从此,大冶、平陌一带的冶铁和制陶生产迅速发展,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

后来,这一带的百姓为了纪念白居易,就把附近的山改称香山,并且又建起庙宇,把白居易当神敬了起来。如今,大冶镇的砂锅洞、冶窑、盆窑和平陌镇的瓦窑沟、南窑等村庄名字由来都与此有关。

白居易一生为国为民,其崇高品德和浩然正气为世人尊崇,归天后不光他的后辈子孙年年去琵琶峰拜祭他,千余年来从未间断,而且历朝历代洛阳的地方长***也要年年拜祭他,并且因为拜祭创造出一个典故——隔河作揖,承情不过。每年拜祭白居易分春、秋两次,春祭在农历二月十五,秋祭在农历七月十五。有一年秋祭,伊河正发着大水,河水湍急卷起连天大浪,摆渡的木船只好停开。这天来秋祭白居易的白氏后裔和洛阳地方***员***在伊河西岸,望着翻滚的大浪一筹莫展,心中埋怨老天涨河涨得太不是时候。眼看天近中午,地方***员发话:“伊河涨水乃是天意,可秋祭又不能不祭。大伙就在伊河西岸隔河拜祭白居易吧。天不作美,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是知道的。”于是,大伙燃香,献爵,焚黄,作揖,总算结束了这年的秋祭。不久,洛阳地区一个新的歇后语“隔河作揖—承请不过”就诞生了。


***说一说白居易皇封诗仙的缘由。白居易逝世后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唐宣宗为其作悼亡诗,自古***今这是非常罕见的,可以说这是白居易一生中得到的***礼遇。

唐宣宗是爱才的,爱的就是白居易这样的杰出人才。相比之下,唐宣宗对那些目无法纪、仗势凌人、欺压无辜的所谓“人才”是毫不留情的。例如,有个乐工叫罗程,善于演奏琵琶,宣宗通晓音律,很喜欢他。但是,罗程恃才横暴,以小故***,被捕入狱。有些乐工向唐宣宗哭诉道:“罗程这个人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可是他有天下绝艺,如果处死他,就再也听不到他弹奏的美妙音乐了。”唐宣宗回答:“你们看重的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大唐的律法。”于是果断把罗程处以死刑。由于宣宗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恭谨节俭,后人称他为“小太宗”。

唐宣宗所创作的《吊白居易》是一首七言律诗,主要描写唐宣宗为悼念白居易悲痛之情,表达了对诗人离去惋惜。该诗原文如下: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唐宣宗为什么赐“诗仙”之美誉白居易?原来元和十年(815年)春的***,白居易与元稹等人到长安城南的皇子陂一带游春,回来的路上,白居易与元稹不停地吟咏各自新作的绝句,二人忘情地投入竟忘了同行的人。白居易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唐宣宗白居易为“诗仙”,意在表示对白居易的了解和认知,由此可见白居易在唐宣宗心中的位置。皇封诗仙便是这样来的。

说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唐代大诗人时,人们往往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白居易为诗魔。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只有天上下凡来的神仙才能写出这样惊天动地的诗句,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宋***词人杨***称赞杜甫“圣于诗者”,几乎要称杜甫为诗圣了。到了明末清初叶燮在《原诗》中说“诗圣推杜甫”杜甫才正式被尊称为诗圣。白居易写的诗中有“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的诗句,所以后人便诗魔称之。其实***应该尊称为诗仙的该是白居易,因为是皇帝亲封的。(白坤堂撰文)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诗和春天在新郑等你
下一条:白居易祖辈清正廉洁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