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史海钩沉】 分司东都,难舍兼济之情

发布时间:2020/8/18 17:40:57

 分司东都,难舍兼济之情

白坤堂


白居易自大和三年(829年)起,到会昌元年(841年)的十三年间,除了大和四年(829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到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二十五日担任河南尹外,其余超过十年的时间是在分司东都的日子里度过的。唐代的分司***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安置罢黜者,二是远黜量移者,三是性乐恬退者。这三种类型又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在***斗争中遭受排挤者被朝廷安置分司东都,包括罢黜和远黜量移两种具体情形。另一方面则是文人因对***失望、全身远祸或因自身疾病等原因而自求分司,这包括为暂时躲避***陷害而来此和希望长久恬淡隐退两种情形。白居易分司东都则是属于后者。

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曾作有一首《中隐》诗,表达自己选择中隐生活的缘由。他说: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

白居易在经历过宦海浮沉之后,在晚年选择过亦***亦隐的中隐生活,是他无奈的选择。在那个朝政***的黑暗社会,白居易根本无力改变这种现实,对他而言,过中隐生活无疑是***的选择。毕竟,这种中隐生活,不仅能够修身养性,还能全身远祸。

“学而优则仕”的核心是握权,是升***。白居易握过权,升过***,但他不贪,更不贪得无厌,到一定时候他该松手就松手,能放弃则放弃。白居易远离着一切是非,逃避着所有***,恰恰就是这种认知的体现,这正是白居易令我们钦佩的地方。你能说他逃避吗?连飞蛾都知道不敢去扑火,何况人乎?因为,他表现出来一种对时局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而这种判断有一定的先见之明的成分在内,这可不是随便一个什么***文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事实表明,白居易选择“中隐”这条路走对了,要不,六年后大和九年他肯定会丧命“甘露事变”,这样我们就会早早失去这位大诗人。

白居易之所以能在纷乱的世事中游刃有余,在于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生存环境,在于他不停地拓展精神空间,从而延续了他的人生。我们应该为白居易设身处地想一想,他除了中隐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毫无疑问,分司东都的日子是悠然恬闲的,但白居易并不感到快乐。大和七年(833年),六十二岁的白居易酒后吐真言:“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白居易说这段话虽然明显带有一种自足感,但分明也有几丝对分司东都的强烈无奈。

特别是会昌二年(842年),七十一岁的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退休)。他在《池上寓兴二绝》中更把这种悲伤与无奈表达到了***。白居易写道:

水浅鱼稀***饥,劳心瞪目待鱼时。

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意思是说,***站在水里“瞪目”“待鱼”,表面看***外容是“闲暇”,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可是又有谁知道“水浅鱼稀”捉不到鱼时“***饥”啊!“寓兴”是一种修辞手法,明里说的是一种情况,而实际上是另有所指。更深一层是说,表明看,白居易分司生活是潇洒的,其实他的心里并不好受,因为分司使他失去了兼济的平台,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他“中心苦”啊!

白居易年轻时血气方刚,抱着“丈夫贵兼济,其独善一身”的壮志踏上仕途,他“惟歌生民病”,为的就是“愿得天子知”,把兼济天下的希望寄托在当今天子身上。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的现实告诉他,“愿得天子知”、靠皇帝来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是行不通的。他汲取教训,为民之心、恤民之愿不离不弃,于是转而自求外任去兼济地方百姓。可是国是日非,唐帝国的没落无可挽回,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殆无生意,岂有宦情”的感慨。白居易所以选择“中隐”,要分司东都,固然与他的做***经历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无奈之举罢了。

分司东都对于大多数被分司的***员来说,工资照发,不干事情,退居“二线”了。但白居易的心里仍然装着老百姓,牵挂着老百姓的饥饱冷暖。大和七年(833年)白居易正处在***次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期,这年冬天洛阳天气特别寒冷,白居易心里很不踏实,在《岁暮》一诗中告诉人们,虽然他没有冻馁之苦,但他深知洛阳的老百姓“比屋多饥贫”,像他这样“饱暖者”,“百人无一人”。白居易心里想的是“何处炉有火?谁家甑无尘?”面对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为百姓办点好事,可手中没有了公共资源,难啊!只好发出“安得不惭愧”的感叹。

白居易七十五年的人生,与太阳早升晚落一样,太阳有朝阳升起光芒四射的时候,人也有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岁月。要求一个人一生都要像青年时期那样,如同太阳永远定格在早晨***点钟,这是不可能的。晚年的白居易手中没了像刺史那样的公共资源,失去了兼济的平台,此时再让他去兼济,如同让巧妇去做无米之炊,是不切合实际的。白居易晚年的辉煌之举是在他病逝的前两年,已经到了垂垂暮年,即将走完他人生之路的当口,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老百姓。没有公共资源,就动用自己家产开凿龙门八节石滩,“闇施慈悲与后人”。这种生为百姓献身、死为百姓献心的善举和壮举,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就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也是少有的,白居易为了实践兼济抱负,已经尽其所能了。

回顾白居易的人生,从三十二岁的校书郎起步,一直到七十一岁以刑部尚书致仕,四十年的峥嵘岁月里,白居易矢志追求的就是“兼济”两个字。他在不同时期因应不同的外部环境采用不同的处世策略,并不代表思想内在本质的改变。变化的是策略与手段,不变的是理想与抱负。说到底,“兼济”二字永远装在在白居易的心中。

白坤堂

作者后记: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由于他心为民所系,诗为民而歌,所以受到后人的尊敬和仰慕。然而千百年来白居易又不断受到一些人的责难。更有甚者还有人或篡改原文或无中生有编造谎言抹黑白居易,他们的作为早已背离了学术研究、讨论的范畴。

本人自2001年退休***今,潜心于白居易研究,目睹网上和一些书刊不时出现的误读甚***亵渎白居易的文章深感不安:难道大名鼎鼎的大诗人就是这样的人?我不止一次问自己:“自己的迁洛始祖就是这样的人,是吗?”我也不止一次在心里说:“不是,我不相信他是这样的人。我坚信自己的老祖宗是清白的。”于是我专心致志走进历史,以实事求是、还原真实的白居易为目的,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并先后出版了几部拙作。近来,又把分散在《解读白居易》《再读白居易》等书中有关为白居易正名的文章略加修改后组成了小册子,作为内部使用,这样也省去了找来找去的麻烦。

由于水平有限,心亦无余,力更不足,热切欢迎批评指导。尤其期待与自己观点、看法相悖的人交流、切磋,共同一致推动白居易研究向前发展。


郑重***: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文章纯属作者个人知识成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代表本平台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供读者参考,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白氏环球***公众平台。为进一步弘扬深厚的白氏文化精神,更好地向***宗亲及学者传递白氏文化的繁衍与强盛,特开设《史海钩沉》专栏;专栏以于古今中外人物的生活历程、传记、轶事,以及***各地宗族文化遗址遗迹探究为题材。恳请各位宗亲积极赐稿。
投稿请发邮箱:2486876676@***.com
或添加***:13178844448
联  系  人:白   马
备注:白氏环球***公众平台为非盈利性质,不***稿酬。我们收到稿件后会进行审稿刊用,如无留用通知,请自行处理。

编辑:白   马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这个网剧已在新郑开机......
下一条:庚子年(2020)公拜白居易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