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陈才智 | 洁净中含静光远致 ——白居易散文谫论

发布时间:2022/4/19 9:29:06

洁净中含静光远致

——白居易散文谫论

陈才智


原文刊发于《汉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期:陈才智研究员主持的“纪念白居易诞辰1250周年”专辑。

陈才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居易学会副会长。

摘要:白居易是新体古文的宣导者和创作者,在中唐文体革新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任职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期间,白居易执掌纶言诰命,达到文章事业的高峰。其文学性散文主要是记、书、序这三类,公文性散文则涵盖策问、奏议、论、传状、碑碣、志铭、箴、赞、偈、判等。白居易的赋作也很有影响,他是赋体形制方面积极创新并完备的实践者,其律赋涵盖体物、言情、纪事、说理、论文五种题材,无施不可,穷极变化,留下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内容丰富且保存完整的白居易散文,不仅是这位广大教化主的一生经历与思想***的写真,同时也可窥见有唐一代的社会面貌以及生活点滴。

关键词:白居易;散文;小品文

古代汉语在文体意义上使用的“散文”一词,***早源于佛经翻译,唐代宗李豫《密严经序》云:“夫翻译之来,抑有由矣。虽方言有异,而本质须存。此经梵书,并是偈颂。先之译者,多作散文。蛇化为龙,何必变于鳞介;家成于国,宁即改乎姓氏。矧讹略轻重,或有异同,再而详悉,可为尽善。”1***南宋,“散文”才被普遍赋予文体学的意义。从语境看,大都是与诗、对文或四六(骈文)对举的,其含义是指句式参差不齐的散体文。本文题目中的“散文”,则取义于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即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体样式,涵盖散体文(古文)、骈体文(今文)、赋体文。

唐代的散文,据平冈武夫主编《唐代的散文作家》《唐代的散文作品》统计,《全唐文》《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共收作者3516人,作品22896篇;陈尚君《全唐文补编》在上述诸书外,又辑得7000多篇,涉及作家2600多人。从骈散体式变迁演进的大势看,唐代正处在由骈文为主演变为古文为主的过渡期。在三百余年间,骈体、散体始终同存并峙,各放光明,俪辞、古文相互交织,彼此依存,共同构成了唐代散文的绚丽图卷。而唐代律赋,是介于散体文和骈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与骈文相比,在修辞上,赋以铺陈为主,骈文以对仗为主;在句法上,赋以排比句为主,骈文以对偶句为主;在音律上,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在题目上,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标志;在功用上,赋用于描写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2

白居易是唐代与李杜齐名的***文学家,而就文体之***、诗文之并擅而言,白居易的成就还要在李杜之上。尽管在后人眼中,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影响较大,其实他的散文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外值得高度重视的大家。《旧唐书·白居易传》称:“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壸奥,尽治乱之根荄。”3评价如此之高,并非源自史书作者慧眼独具;因为晚唐五代以来,“世称白傅文行,比造化之功。盖后之学者,若群鸟之宗凤凰,百川之朝沧海也”4。《旧唐书》所言,只是当时文坛之共识。但《旧唐书》作者在强调元和主盟为元稹、白居易的基础上,特别指出二人在制策奏议这类政论文中的功绩和影响,可见其侧重。确实,元、白二人,俱曾为谏***,并先后入翰林、制诰中书,其制策、奏议,关注现实,体恤下情,颇有裨益于政教。

清儒王夫之(1619—1692)在谈到元白政论文时也持类似看法,其《读通鉴论》卷二十五说:

制科取士,唐之得元、白,宋之得二苏,皆可谓得人之胜矣。稹、居易见知于裴中立,轼、辙见重于司马君实,皆正人君子所嘉与也。观其应制之策,与登科以后忼慨陈言,持国是,规君过,述民情,达时变,洋洋乎其为昌言也。而抑引古昔,称先王,无悖于往圣之旨,则推重于有道之士而为世所矜尚,宜矣,推此志也,以登三事,任密勿,匡主而庇民,有馀裕焉。5

将元、白与二苏相提并论,亦可谓推崇备***,因为在两宋鲜有堪与二苏并论者。不过《新唐书·白居易传》却声口不同,执笔者先说“居易于文章精切,然***工诗”,***又“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6。从这一褒诗贬文的评判,可以体会出晚唐五代***宋初文坛风尚与评论尺度的变迁。进入宋代,曾经具有群鸟朝凤、百川归海地位的白居易,在散文方面受到韩柳的挑战。在《新唐书》作者看来,元白主盟元和的历史需要改写,改写的办法,就是以韩柳文章风范为高下标准,来衡量白居易散文成就与地位。既然意在重新书写历史,别塑元和文坛宗主,褒诗贬文自在情理之中。

今天看来,白居易的文章,无论表现内容的广泛性、深刻性,还是艺术成就的鲜明与个性,都不逊于其他任何一位唐代作家。白居易今存散文866篇,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体裁种类的多样化,都很突出。白居易文集中,除檄”外,当时的诗、赋、策、论、箴、判、赞、颂、碑、铭、书、序、文檄、表、记这十六种文学体式皆有收录。《文苑英华》中有三十八种文体分类,竟录有白居易的二十五类作品,这是***的。

白居易在各种文体中都能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作为文人***僚,具有大量执笔公案文牍的机会。尤其为世人所忽略者,白居易是新体古文的宣导者和创作者,在中唐文体革新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白居易的文章,喜用对句和四字句,注重音律和协,用词色彩丰富而具视觉美感。《旧唐书》称其为文辞富艳”,主要体现对偶骈整的句式、流美和谐的声调以及明艳晓畅的辞藻。

白居易应试之作《性习相远近》等赋、百道判等,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策林》75篇,识见超卓,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佳作;《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等,文笔简洁,真切凝练,旨趣隽永,是不逊于韩柳的***的山水小品;《江州司马厅记》《序洛诗》《醉吟先生传》等,抒写性情,洞开心扉,抑扬起伏,委婉达意,兼有诗性诗情;《晋谥恭世子议》《汉将李陵论》等篇,议论警醒,有为而作,条分缕析,情理相兼;《与元九书》则披肝沥胆,阐述诗歌的生命意义,是古代***的诗学文献;在杭州所撰有关水利的《钱塘湖石记》等,则充分显示出白居易的政务才能。

白居易是***的元和六学士”之一,尤精于翰林制诰的写作。在任职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期间,白居易执掌纶言诰命,达到文章事业的高峰。元稹《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诗中写道:“《白朴》流传用转新”,此句下其自注云:“乐天于翰林、中书,取书诏批答词等,撰为程式,禁中号曰《白朴》。每有新入学士求访,宝重过于《六典》也。”7关于《白朴》,南宋王楙(1151—1213)《野客丛书》卷三十“白朴”云:

检《唐·艺文志》及《崇文总目》无闻。每访此书不获。适有以一编求售,号曰:《制朴》,开帙览之,即微之所谓《白朴》者是也。为卷上中下三,上卷文武阶勋等,中卷制头、制肩、制腹、制腰、制尾,下卷将相、刺史、节度之类。此盖乐天取当时制文编类,以规后学者。8

可见,此书到南宋仍有流传。白居易自己在《钱徽司封郎中知制诰制》中说:“中台草奏,内庭掌文,西掖书命,皆难其人也。非慎行敏识,茂学懿文,四者兼之,则不在此选。”这段话不啻其自我表彰。就如为应科试而作拟判、拟策一样,白居易在有望进入内廷之前之后,还作有大量“拟制”,足以说明他对此类文体的重视。在唐代文人中,唯有白居易采用这种文章分类,后来又被《文苑英华》沿袭,进而影响到后来欧阳修、苏轼等的“外制集”和“内制集”。

除程式化的制诰文字外,白居易散文还包括策问、奏议、论、传状、碑碣、志铭、箴、赞、偈、赋、判、书信、记序、哀祭文等。其中,策问与奏议,多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政论文,而文学因素较强的,则是书信、记序及哀祭文。白居易的哀祭文,集中今存20篇,数量没有韩愈多,但皆有为而作,其中祭神之文7篇,属于公文性质,可存而不论;祭人之文13篇,祭吊不同层次的***,伤悼之情直率表露,情真语挚,剀切沉痛。其中《祭浮梁大兄(幼文)文》《祭弟(行简)文》和《祭微之(元稹)文》三篇,可视为其中的代表作。《祭微之文》中“贞元季年,始定交分。行止通塞,靡所不同。金石胶漆,未足为喻。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播于人间”,深情厚谊,誓心同归,***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白居易的文学性散文,在文体上更多的是记、书、序这三类。其中记”,始于记事,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涵盖颇广的一种文体,***能体现小品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的基本功能。白居易现存记体文20多篇,包括厅壁记、墓碑记、人事杂记、器物之文、营建之文、功德之文、哀祭之文等;从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角度出发,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于客观详实的写景叙事,另一类侧重于对主观情思的抒发。也有的融二者为一体,例如描写亭台阁堂与山水风物者,颇多***之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元和十年(815)被贬江州以后,白居易求政不得而放意山水,仕途不顺乃寄情游赏,在山水游记领域颇多佳作。

书体文,主要是白居易与师友、亲朋或同事的交往书信,白居易集今存书信九通,题材内容,涉及诉友情、叙遭遇、商学术、谈艺文等,有的表达出对时事的评判,有的体现出文学艺术上的主张和见解。

序体文,可分为四类:赠序、文序、杂序和游宴序。白居易的序体文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奇偶交错,骈散结合,叙议兼用,体简词足,多用长对,善于运用对话体,对中唐以后的散文创作颇有影响,对北宋时期诗***新运动形成的平实雅正文风,也有开拓之功。

散文之外,白居易的赋作也很有影响,在世时,《性习相近远》《求玄珠》《斩白蛇》等赋,“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9。作为***汉语特色的文体,赋介于散文与韵文之间,更能体现作者多方面的文学才华和文化修养。元稹《酬乐天余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帝喜相如作侍臣”句***云:“乐天知制诰词云:‘览其辞赋,喜与相如并处一时。’”10白居易自己也在《与元九书》说过:“日者,又闻***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传为凖的。”11可见,白居易的科试之赋,曾被士人当作学习仿效的标准程式,在当时就很有影响。赵璘《因话录》卷三也评价说:“元和以来,李相国程、王仆射起、白少傅居易兄弟、张舍人仲素为场中词赋之***,言程式者,宗此五人。”确实,白居易是唐人赋作较多的作家,12也是在赋体形制方面积极创新并完备的实践者,在当时影响很大,学者于此所论详矣。13

白集今存辞赋多为律赋。所谓律赋,是适应唐代科举考试的要求,由骈赋衍变而来的带有固定格律要求的一种赋体。其格律***大致有三:一是因其脱胎于骈赋,自然要求对偶;二是限韵,韵数一般是三***八韵,有时平仄次序也有限定;三是字数,从白居易律赋题下自注可知,要求一般不少于350字。由于受这些***的束缚,所以创作律赋,有如戴着脚镣***跳舞,在狭小的空间里,接受驰骋才思的挑战。律赋能够成为今存唐赋中为数***多的一体,与赋成为唐代进士考试的科目有关。贞元、元和之际,更是律赋的鼎盛时期,白居易与同时代的王起、李程、元稹、张仲素、贾餗、裴度、蒋防等,都是当时的律赋名家。

白居易律赋有10余篇,涵盖体物、言情、纪事、说理、论文五种题材。其中《宣州试射中正鹄赋》与《省试性习相远近赋》这两篇是应试之作,《泛渭赋》和《伤远行赋》这两篇为抒情言志的即兴创作,其余基本是私试”(即准备应试)的模拟习作。《动静交相养赋》《泛渭赋》《伤远行赋》这三篇为非限韵,其余均为限韵之作。14这些律赋有的属对工巧,有的文辞典雅,也有的“命题冠冕正大”15,大都词畅意深,立意与文采兼胜;以散融骈,工稳并流动浑成,显示出白居易作为一代文章作手所独具的艺术个性和特色。这种特色概括来讲有三:

一是注重立意,以议论性见长。王芑荪《读赋卮言·立意》说:“白傅为赋,赋以立意,能文并举。夫文之能,能以意也,当以立意为先……意之不立,辞将安附?”16唐人律赋,大都是为准备应试而虚拟题目,玩弄辞藻的游戏滑稽之作,了无意义。白居易的律赋则不然,大都“能文并举”“立意为先”。虽是“私试”的习作,也尽量选取雅正而有意义的题目来做文章。如《动静交相养赋》《大巧若拙赋》《赋赋》等,引经据典,均以议论析理见长。后世拟仿之作颇多,有的在题目中标出,有的在自序或行文中点明。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用来反观白居易赋在赋史中的成就与地位。17

二是章法谨严,呈定型化趋势。王芑荪《读赋卮言·谋篇》说:“赋重发端,尤重结局。”下举白居易《射中正鹄赋》为例,此赋开篇云:“圣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惟弧矢之用也,中正鹄而已矣,是谓武之经、礼之纪,故***云云。”王芑荪认为是“直用原议体起,是皆变格”,但仍被许当行。因为《文心雕龙·诠赋》曾云:“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总其归途,实相枝干。况流制已倡于晋代,散言颇见于楚辞。”衷之于古,折之以律,皆不得以“文成破体”相讥也。18发端亦即“破题”。白居易的律赋,重视***谋篇,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有周密妥当的安排,尤其注重主体部分的正反相比,纵横捭阖,前后照应,俨然形成章法。李调元《赋话》卷一说:“唐人试赋,极重破题。白居易《性习相远近赋》云:‘噫!下自人,上达君,咸德以慎立,而性由习分。’李凉公逢吉大奇之,为写二十馀本。”即就白赋善于发端而言。《赋话》卷三还举《黑龙饮渭赋》为例,称赞白居易律赋,既善于发端,也善于收束:

起句云:“龙为四灵之长,渭居八水之一。”独有千古,其馀英气逼人,光明俊伟。结联云:“逼而察也,类天马出水以游;远而望之,疑***截涧而饮。”风驰雨骤,到此用健句压住,如骏马之勒缰,是为名构。19

三是不拘常格,有散文化倾向。唐人律赋,篇幅狭小,***甚多。只有少数文人能骋其才思,打破四六对偶的常格,以散文化的笔法求其变化,在凝固板滞的体制之外,焕发出一线生机。白居易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李调元《赋话》卷三指出:

律赋多用四六,鲜有作长句者。破其拘挛,自元、白始。乐天清雄绝世,妙悟天然,投之所向无不如志;微之则多典硕之作,高冠长剑,璀璨陆离,使人不敢逼视。20

白居易的《求玄珠赋》《汉高帝亲斩白蛇赋》《鸡距笔赋》,还有以议论析理见长的《动静交相养赋》《大巧若拙赋》等,从命意、谋篇到遣词,都打破律赋常规,一反四六骈句的板滞,参用散句长句,句甚长而气流走,具有挥洒自如的气势。李调元《赋话》卷一评白居易《射中正鹄赋》:“‘正其色,温如洒如;游于艺,匪疾匪徐。妙能曲尽,勇可贾馀’,此数语,乃自道其行文之乐也。”21道出其寓散于骈、不拘格限、驾驭自如的优点。《赋话》还盛赞《鸡距笔赋》“通篇变化纵横,亦不似律赋寻常蹊径”,《黑龙饮渭赋》“英气逼人,光明俊伟”,也是就白赋纵横恣肆、不拘常格的散文化倾向而言。白赋这种“破其拘挛”的散文化倾向,对宋代文赋的兴起,有导夫先路之功。

总之,作为文章大家,白居易在记、序、书、论、传、赋等非公文性文体写作中,无施不可,穷极变化,留下一批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在奏状、诏诰、判、策、表等公文性文体中,白居易更将视野拓展到唐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中唐的***面貌、***事形势、经济状况、生活图景、风俗画卷、***道德、哲学思潮,以及这位唐代大文学家丰富的内心***和思想轨迹。由于包含丰富内容并且保存完整,白居易的文章,不仅是这位广大教化主的一生经历与思想***的写真,同时也可窥见有唐一代的社会面貌以及生活点滴,其史料价值更是历来为治唐史者所重视。

白居易诗歌中有一类即闲适诗,其散文亦多有闲适之风。尤其是非公文性文体。昔人云,“世间***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22谓***言。无论谈闲适,还是谈唐宋小品文,白居易都是无法略过的大家。王夫之《姜斋诗话》云:

唯有一种说事说物单句语,于义无与,亦无所碍,可以灵隽之思致,写令生活。此当以唐人小文字为影本。刘蜕、孙樵、白居易、段成式集中短篇,洁净中含静光远致,聊拟其笔意以骀宕心灵,亦文人之乐事也。23

这里提到的“可以灵隽之思致,写令生活”“洁净中含静光远致”两句,正堪为白居易小品文之写真。笔者昔年初读其文,未觉才华如何别样,笔致如何独到;近二毛频见,年过中年,乃渐觉其笔墨颇多他人罕到之处;今参以唐宋其他诸家,甄选其文,注释赏读其作之后,更别有感悟。概言之,上引王夫之的体会,深得吾心。灵隽有思致,洁净含静光,白居易之小品文,斯言足可无愧。

若要***了解和研究白居易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得失,当然需要阅读其全集,但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阅读其代表性作品,不失为一条捷径。不同的选本,体现出不同选者的不同编选视野,“选者之权力,能使人归”24各类层出不穷的选本中,白居易不同作品的入选比率,既是这一作品被接受、关注和认可程度的晴雨表,也是该作品声名高低的直观显示器,而不同时代对不同作品的阅读趣尚,也常有变化,其中带有导向和牵制作用的因素,也是白居易接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选书者非后人选古人书,而后人自著书之道也。”25所言正道出其中端倪。有鉴于此,笔者在汲取前贤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抱着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淮南子·说林训》)的奢望,完成了《白居易小品》的评注。有意思的是,小品一词,***早也源自佛教,在佛经里,用来专指七卷本《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以便与二十四卷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东晋时期,***摩罗什的***僧睿撰有《小品经序》,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欲与支道林辨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唐人***蒙《寂上人院》诗:“趁幽翻《小品》,逐胜讲《南华》。”清人金农《写经研》诗之二:“到处云山到处佛,《净名》《小品》倩谁书?”作为一种散文文体,小品有广义与狭义二种不同性质。狭义的小品,专指晚明的性灵小品,如朱国祯《涌幢小品》、陈继儒《晚香堂小品》等。广义的小品文,则不受***,甚***无所不包,其特点是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怀。正如朱光潜所言:“凡是篇幅较短,性质不甚严重,起于一时兴会的文字似乎都属于小品文,所以书信、游记、书序、语录以致于杂感,都包含在内。”26

《白居易小品》的取义,自然是广义的概念,笔者选择的底本,是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宋绍兴刻本《白氏文集》七十一卷,同时参考《四部丛刊》影印***那波道圆翻刻朝鲜刻本《白氏文集》、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等。所选文章的标点,主要参考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谢思炜《白居易文集校注》等。所选白文的注释,主要参考近人岑仲勉诸作。此外,对晚近以迄今日之白居易及唐诗唐史研究的各项有关成果,著者亦尽其所知,广为吸取。这部书篇幅不大,但笔者四历寒暑,以尚友先贤之心,在***参考古今各类相关选本的基础上,几番斟酌篇目,几经打磨评注,希望提交给读者一部精良的白居易散文读本。

作为目前学界***部白居易散文选本,《白居易小品》所选篇目是在***参考古今各类相关选本的基础上斟酌而定,主要侧重选择文学性较强的小品文。全书分为记体、序体、书体、赋体及其他,共五类。注释部分,涵盖史实、人物、***制、地理等。赏读部分,主要品评分析白居易小品文之立意、结构、修辞和艺术表现等,循其文而申其意,阐其艺而畅其趣。着意介绍与所选白文题旨相关的其他作品,以资比较;同时联系所选白文对后世的影响,以见传承,借此勾勒白居易散文承上启下之接受与影响史的线索和轨迹,希望更好地再现这位广大教化主之于前世的继承、之于后世的遗泽,这也是白居易接受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白居易的时代,距今已经遥远,他所生活着、并为之喜为之怒为之哀为之乐的环境,也已成为历史陈迹,但他的文章和他的诗篇一样还活着,著述长存,没有失去生命力,既属于未来,也属于当今,且其神日新。他的文章不仅文字清婉动人,气度从容不迫,而且投射着百年大唐兴衰的回眸,激荡起超越千载***的反思,正愈来愈显现出夺目的当代价值。正所谓:

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注释


1.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四九,北京:***书局影印本,1983年版,第547页。

2.参见拙作《唐宋散文概观》,《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刘昫等:《旧唐书》卷一六六,北京:***书局,1975年版,***3册,第4360页。

4.陶穀:《龙门重修白乐天影堂记》,《四部丛刊》翻宋大字本《白氏长庆集》附录;《全唐文》卷八六三,***书局影印本,***0册,第9051页;《全宋文》1988年版卷十,***册,第243页;《全宋文》2006年版卷十一,第2册,***9—20页。

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五,北京:***书局,1975年版,第878页。

6.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一九,北京:***书局,1975年版,***4册,第4305页。

7.杨***:《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年版,第889页。

8.王楙:《野客丛书》卷三十。参见明人凌扬藻《蠡勺编》卷三十八,《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清岭南遗书本。

9.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冀勤点校:《元稹集》卷五一,北京:***书局,1982年版,下册,第554页。

10.冀勤点校:《元稹集》,上册,第247页。元稹《授白居易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制》(《全唐文》卷六百四十八)亦云:“元和初对诏称旨,翱翔翰林,蔼然直声,留在人口。朕尝视其词赋,甚喜与相如并处一时,由是召自南宾,序补郎位。”

11.白居易:《与元九书》,见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册,第2794页。《旧唐书》作“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凖的”。

12.《全唐文》收辞赋作家544人,赋作1622篇,《全唐文补编》又补辑40多位作家的50多篇赋,平均每人不及三篇,而白居易赋作是这***均值的5倍还多。

13.白居易赋之研究有***莲《白居易律赋研究》,台北:兰台出版社,1994年版;许东海《讽谕、美丽、感伤:白居易之诗赋边境及其文化风情》,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平冈武夫《白居易与赋》,吉川博士退休记念***文学论集,1968年版;冈村繁《白乐天的诗赋与唐代科举》,《新汉文教育》(新しぃ汉文教育)(***汉文教育学会)11号,1990年11月,又题为《白居易的赋》,收入太田次男、神鹰德治、川合康三、下定雅弘、丸山茂等编《白居易研究讲座》***卷“白居易的文学与人生(白居易の文学と人生)Ⅱ”,东京:勉诚社,1993年版,张寅彭中译文,收入《冈村繁全集》第五卷《唐代文艺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许东海《唐代诗赋合流及其文类分际之一考察:以白居易诗赋及其花木书写为例》,《文与哲》2002年***期;许东海《讽谕与绮丽:白居易诗、赋论及其与<文心雕龙>之精神取向》,《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3年第5期;詹杭伦《白居易的赋论与赋作》,《唐宋赋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华龄出版社,2004年版;雷恩海《赋之再发现暨元白的理论贡献》,《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第2期;徐继东《白居易律赋创作的特色与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付兴林《论白居易律赋的精神特质及艺术成就》,《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张明炬《浅析白乐天赋作思想及其创作特色》,《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4期;冯芒《域外汉籍钞本与唐代辞赋文献整理:以***金泽文库本<白氏文集>为例》,《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9年第2辑。***论文有胡淑贞《白居易赋研究》,台北:***逢甲大学***文学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2004年6月,导师简宗梧;高萍萍《白居易的赋及其赋论研究》,***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导师冷卫国。

14.绍兴本《白氏文集》卷三十八列《动静交相养赋》《泛渭赋》《伤远行赋》为卷首。

15.李调元:《赋话》卷二,《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16.王芑荪:《渊雅堂全集·外集》,《续修四库全书》***481册,第377页。

17.参见拙作《在似与不似之间——白居易赋的后世拟仿》,《***文学研究》2015年第4期。

18.王芑荪:《渊雅堂全集·外集》,《续修四库全书》***481册,第377页。

19.李调元:《赋话》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20.李调元:《赋话》卷三,《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21.李调元:《赋话》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函海本。

22.袁宏道:《识伯修遗墨后》,见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111页。

23.《四部丛刊》本《姜斋诗文集·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船山遗书六十五》,《四溟诗话 姜斋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页。

24.锺惺:《诗归序》,《隐秀轩集》卷十一,明天启二年(1622)沈春泽刻本。

25.谭元春:《古文澜编序》,《谭元春集》卷二十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01页。

26.朱光潜:《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给<天地人>编辑徐先生》,《天地人》创刊号,1936年3月1日,又收入《孟实文钞》,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年版。参见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00页。


图片

往期回顾

张武*** | 国家与***:***现代文学的历史观照

冷霜 | “后***”语境与当代诗歌研究的“断裂”

姜涛 | 怎样重新领会“***诗歌”的传统

吴晓东 | 在社会史语境和文本情境中理解“文学”

何吉贤 | “热情”与20 世纪***文学的基本***动力

蔡翔 | 1960 年代现实***遭遇的困难和浪漫***的再现


征稿启事

《汉语言文学研究》是由河南大学主管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学术刊物,现为季刊,国内统一刊号:CN 41-1414/I,***刊号ISSN1674-8506。

本刊以***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自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人文科学研究。本刊崇尚学术中有争鸣、争鸣中有宽容、宽容中有立场的办刊理念,关注学术前沿,***学术争鸣,创造学术精品,用高水平的编辑质量回报读者和作者。

本刊设有***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文学研究、近世文化研究、史料与阐释、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青年论坛等栏目,并***以上各研究领域的***学者主持突显自身学术研究特色的专题栏目。

自2010年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海内外诸多名家学者的支持,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在坚持专业性、学术性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从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出发,跨越学科界限,推动***文学研究的视域拓宽与范式转换。

本刊诚挚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人不吝赐稿。兹就来稿规范及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1.来稿应格式规范,篇幅以10000~15000字为宜。按顺序包括:标题、作者姓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注释(采用页***格式,以①②③……数字形式排序,每页重新编号)。系***项目成果的文章在标题右上角以﹡标记,项目详细信息置于首页页***处单独以﹡带出。文末请附作者简介(姓名、服务单位、职称、******、研究领域)、通联方式(E-mail、电话、邮政编码及样刊接收详细地址)。

2.本刊“青年论坛”欢迎青年学者及博士生硕士生投稿(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稿件建议有导师推荐语,稿件被采用后,导师推荐语将随稿件一起刊发)。

3.本刊主张文责自负,不负责解决来稿所涉版权问题(如引用资料、图表等),稿中生僻引文,也请作者自行核对。同时,本刊有权对文稿进行技术处理,不同意修改者,望事先告知。本刊倡导良好学风,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来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人身权行为,作者应负全部责任。

4.来稿请勿一稿数投。凡投稿三个月后未收到刊用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5.录用文章一经发表,即付薄酬,并寄赠样刊两本。同时版权归《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所有(《汉语言文学研究》***的稿酬已包含***知网、万方及维普著作权使用费,已许可***知网、万方及维普以数字化方式***、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6.投稿直接投寄Word格式电子稿件,投稿电子邮箱:h***wxyj@163.com(注明投稿)。

《汉语言文学研究》编辑部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研究会新闻
下一条:壬寅年清明节公祭白居易典礼在白居易故里文化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