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之三白居易诗歌赏析(五)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发布时间:2017/12/7 20:19:34 作者: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

(五)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1、原文:

秋天高高秋光,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余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

幷辔踟蹰下两岸,扣舷容与绕中汀。开怀旷达无所系,触目胜绝不可名

荷衰欲黄荇犹绿,鱼乐自跃鸥不惊。翠藻曼长孔雀尾,彩船橹急寒雁声。

家酝一壶白玉液,野花数把黄金英。昼游四看西日暮,夜话三及东方明。

暂停杯觞辍吟咏,我有狂言君试听。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

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

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

 2、简介:这首诗作于大和七年(833年),是年四月白居易以头风病免河南尹再以太

子宾客分司,秋天同游龙门写了这首诗。张宾客:即张仲方(766——837年),字靖之,韶州曲江(治所在今广东曲江)人。贞元十二年中进士第,文宗大和时,***左散骑常侍,七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甘露之变”后迁华州刺史,后授秘书监。舒著作:即舒元舆(789——835年),元和八年(813年)中进士第,大和五年(831年)以著作郎分司东都。大和九年(835年)迁御史中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甘露之变”被宦***集团杀害。嵩峰:嵩山,五岳之中的中岳。余霞锦绮卷:(形)形容晚霞如同锦绣一样美丽。鳞甲:本诗用来形容水的波纹像鱼鳞一样。商岭老人:指汉初的商山四皓,四人隐居商山,不应汉高祖的征召,后出山辅佐太子,使汉高祖停止了废掉太子的打算。本诗所说的“商山老人”指同为太子宾客的张仲方和作者自己。蓬丘逸士:指舒元舆。蓬丘,即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常用来指代皇宫中收藏典籍的处所。唐代的秘书省掌管典籍,舒元舆当时为秘书省著作郎,所以本诗称他为蓬丘逸士。逸士: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逢迎:迎接。鼎门:唐代洛阳城的正南门。逦迤:连绵不断。荇:一种水生植物,嫩茎可食用。濯缨:濯,洗;缨,冠带,在下巴打结。濯缨,把帽子上的灰尘洗净,意思是不能实现兼济之志,就要做到独善,好好修养自己。戚促:窘迫。

  3、赏析:本诗开篇写秋天的季节正是游龙门的好时候,接着写一同游玩的挚朋好友,以下写行程之舒适、快乐,末尾以“狂言”作结。“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及其以下六句,明写作者赞同“独善”,但却隐含着兼济之志不能实现的惆怅和无奈。白居易从元和之初怀着“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抱负踏入仕途,到年过花甲的“兼济独善难得并”的感叹,三十年来他的思想的确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兼济天下的愿望却是一贯的,从年轻时的“安得***裘,盖裹四周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到晚年的“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足见其始终如一。***于他的思想的变化,有主观的,如健康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也就是白居易当时所处的环境,看时之来与不来。时之来也则“通当为大鹏,举翅摩苍穹;时之不来也穷则为鹪鹩,一枝足自容”(《我身》)。总之,兼济与独善贯穿白居易生命的始终,只是在不同的境遇表现出不同程度而已。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村夜
下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之三白居易诗歌赏析(四)三年为刺史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