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白居易“荐凝曲祜”析

发布时间:2016/11/28 14:56:46 作者:白坤堂

《云溪友议》是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唐代范摅,生卒年未详,僖宗时吴(今江苏吴县)人,客居越地,自号五云溪(即若耶溪)人,所以名其书为《云溪友议》。此书载开元以后异闻野史,尤以诗话为多,所录诗及本事,有为他书所不载者,遗篇琐事,有不少靠该书得以流传。如王梵志诗十馀首,即为唐人诸书所未及。但所载也有失实处。书中还有一些神***故事,如韦皋遇玉箫、王轩西施等,颇有传奇文气息。韦縠《才调集》、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等,皆取资於此书。


《云溪友议》卷四《钱塘论》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


唐时,白居易在杭州当刺史,派人去寻找牡丹花。独有开元寺的僧人惠澄在京师得到后开始在寺院栽植,周围用栏杆密密实实围起来,别的地方都没有。当时已经是春深时节,惠澄用油布搭小棚覆置于花上,牡丹花从此才开始在杭州种植。这时,正巧徐凝从富春来,没有打招呼先题了一首诗: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
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
虚生芍***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唯有数包红幞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白居易这时也到开元寺赏花,看到徐凝便让他一起喝酒后再回去。这时张祜也坐船来了,表现得很放荡。张祜与徐凝二人都想参加科举考试。都希望得到白居易的举荐。白居易说:“你们二位这次的文章,就象廉颇和白起相斗一样,胜负在此一战。”于是便为他们出了《长剑倚天外赋》、《余霞散成绮诗》两个题目。考完后送到京中,徐凝***,张祜***。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的记载就与《云溪友议》的记述不完全一致,《唐摭言》卷二记载: 白乐天典杭州,江东进士多奔杭取解。时张祜自负诗名,以首冠为己任。既而徐凝后***。会郡中有宴,乐天讽二子矛盾。祜曰:“仆为解元,宜矣”。凝曰:“君有何嘉句”? 祜曰:“甘露寺诗有‘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又金山寺诗有‘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凝曰:“善则善矣,奈无野人句云‘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祜愕然不对。于是一座尽倾。凝夺之矣。


《唐摭言》记载的是徐凝的诗句赢得“一座尽倾”,即大家一致称赞,张祜处于下风,“愕然不对”。“凝夺之”是大家支持的结果,并不是白居易有意“荐凝屈祜”。


徐凝睦州人,幼时与施肩吾同里在分水安隐寺、龙口山读书,元和十五年(820年)两人同中卢储榜进士。 张祜 唐代诗人,字承吉,小名冬瓜,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县)人。生卒年不详。
从《云溪友议》和《唐摭言》以上的记述来看,既不是唐朝当时盛行的行卷,更不是举行科举考试。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作品制成卷轴,在考前送给当时在社会上、***上、文学上有地位的人,请他们向主考***推介,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如果说徐凝和张祜在搞“行卷”,这不像,因为他们的作品并没按惯例制成卷轴;如果说是科举考试,更不像,因为唐代科举制度对选拔人才有严格的规定。《新唐书·选举志上》中“县考试,州长重覆”句说明,解试需要经过县试和州府试两个环节,绝不可能像《云溪友议》和《唐摭言》记述的那样简单甚***草率。早在中唐时期,韩愈就在《赠张童子序》中对解试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始自县考试,定其可举者,然后升于州若府。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州若府总其属之所升,又考试之如县,加察详焉,定其可举者,然后贡于天子,而升之有司。其不能中科者,不与是数焉。谓之乡贡。


也就是说,解试是先由县一级考试,经过淘汰,选取若干名送到州、府;州、府再经过考试,又经过一番淘汰,选拔若干名报送到中央,然后会同生徒一起参加尚书省的有关机构考试。在整个***试系列中,“县考试”无疑是***初级的选拔考试,它只是向所在州府***了该县备选的对象。这种逐级考试以定取舍的选***制度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显然,《云溪友议》和《唐摭言》的记述既不符合行卷的要求,更不符合解试的程序,其真实性令人生疑。


傅璇琮先生《唐才子传校笺》(三)卷六《徐凝传》注云:“徐凝,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庐县)人,《万历严州府志》云:‘徐凝,分水人,与施肩吾同时举进士。’”《唐摭言》卷八、《唐诗纪事》卷四十一俱以施肩吾为元和十年(815年)登第,傅璇琮先生在《唐才子传校笺》(三)卷六《施肩吾传》中考证说“均误”,傅先生同时引《唐语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登科记考》等证明施肩吾为元和十五年(820年)登第,那么徐凝应进士举亦当在元和十五年。白乐天出任杭州刺史始于长庆二年(822年)七月,长庆四年(824年)秩满,前后不足三年时间。这就是说徐凝与白居易相见于杭州开元寺赏牡丹时,徐凝已在四年前中进士第,绝不可能与张祜在杭州争“首荐”。况且《云溪友议》云,自斗诗后张祜、徐凝二人“不遂乡试矣”。如是,徐凝何来的“中进士第”之说?因此,《云溪友议》的这个故事极有可能是杜撰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从一方出土墓志说起
下一条:读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