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我心中的白居易-----第七章 子虚乌有的宝丰外宅

发布时间:2017/5/16 17:14:55

第七章  子虚乌有的宝丰外宅
本章导读:白居易的宝丰“外宅”就是这样臆测出来的。
有人说白居易退隐洛阳后不敢把樊素、小蛮等人带回洛阳,害怕外人知道有伤体面,于是就在宝丰县一个名叫***衙村的地方专门为樊素等人建了外宅,来了个“金屋藏娇”,好与樊素等长相厮守,寻欢作乐,这一藏就是五年(注1),并且煞有介事地说这事还能从白居易与刘禹锡的诗文中看得出来。
能够从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中看得出来,这是彻头彻尾地无端臆测!
如有人举出白居易的《醉中重留梦得》诗(注2),说“这是刘梦得在苏州刺史时回洛阳探家期间,专程去三堆山下的白宅看望他,两人喝醉后又卧一榻,白居易说的似醉非醉的话,不让刘梦得起床,因为他一走又是三千里之遥,难以相见了”。
 《醉中重留梦得》诗是大和五年(831年)十月刘禹锡由礼部侍郎调任苏州刺史,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在洛阳福先寺为他饯行时所作。刘禹锡赴任途中路经洛阳,特地停留十五日与白居易畅叙友情。临别时白居易吟出《醉中重留梦得》诗:“刘郎刘郎莫先起,苏台苏台隔云水。酒盏来从一百分,马头去便三千里。”意思是说,梦得啊梦得,你先不要启程,苏州与这里相隔云水,这酒你来我往就是喝得再多,酒席一罢还得分别,这一别就是三千里呀。这首诗表现的是白居易与刘禹锡难舍难分的真情,他不愿意看到离别的场面即刻出现,说的根本不是“似醉非醉的话”。白居易还有《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诗(注3),刘禹锡也有《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注4)等诗记述这件事,地点就在福先寺。
福先寺原名太原寺,是天后武则天(624—705年)于其生母、太原王妃杨氏旧宅所立。但是,建寺不久,大约在永隆元年(680年),武则天即下令将太原寺由教义坊迁移***积德坊(今洛阳市瀍河区塔西村一带)。据说武后登上阳宫,遥见之,辄凄感;乃徙于积德坊。天授元年九月九日(690年10月16日)武则天称圣神皇帝,追封其父为“无上孝明高皇帝”,其母为“无上孝明高皇后” ,“太原王”升格为“皇帝”,“太原王妃”升格为“皇后”,则“太原寺”也在***年升格为“大福先寺”了。 福先寺旧址在今洛阳市瀍河区塔西村西头,明代时洛河发大水,寺院被冲毁,当地百姓便在以北三里许的唐寺门重建寺院,称大福先寺,俗称唐寺。福先寺地点在洛阳,怎么能说《醉中重留梦得》诗是白居易在刘禹锡专程去***衙村看他时作的呢?更何况白居易时任河南尹,难道他有分身术,既在洛阳办公同时又在***衙村外宅逍遥不成?
刘禹锡有《洛中适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诗:“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借问风前与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有人以古时***衙村属梁县,就凭空臆测这首诗就是描写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一同谈论在***衙村寻欢作乐的情景的。胡说“游梁”就是游梁县,就是游***衙村白居易的外宅。
其实,“游梁”就是游梁园,而不是游梁县。梁园又称梁苑,是一处风景非常优***园林,该园林为西汉梁孝王始建,其故址有人说就在今开封市禹王台一带。诗里的“令狐相公”就是令狐楚,长庆四年(824年)九月出任汴州刺史、宣武***节度使,节度汴、宋、亳、颖四州,梁园就在他的辖区内。
刘禹锡的《洛中适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诗中有“今日相逢忆孝王”的句子,“孝王”指的就是营建梁园的梁孝王、“忆孝王”实际就是回忆游梁园的情景。
   令狐楚在汴州任职时,白居易和刘禹锡曾与之交往,令狐楚肯定少不了邀他俩游览梁园。
白居易在宝历元年(825年)赴苏州途中路过汴州时会见过令狐楚,白居易在《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诗中写道:“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为淹。”,意思是说令狐相公出任汴州刺史、武宁***节度使二年后,居易才来到这里,令狐相公整整五天亲自陪着居易游玩(见《白居易集》第830页)。
白居易与刘禹锡还于大和元年(827年)春分别离任苏州刺史与和州刺史,返洛途中在扬州相遇,结伴同行路过汴州时,受到令狐楚的款待而停留小游。令狐楚也有《节度使宣武酬乐天梦得》诗证明白居易和刘禹锡到过汴州,他说:“蓬莱仙监客曹郎,曾枉高车客大梁”。“蓬莱仙监”指的就是刚刚就任秘书监的白居易;“客曹郎”就是刚刚以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的刘禹锡。
白居易自苏州经扬州、汴州回到洛阳后立即徵为秘书监到长安任职,这年十二月到次年二月奉使东都,才有机会在洛阳见到刘禹锡,,刘禹锡的《洛中适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诗就是在这时写的。白居易任秘书监是在长安,再往前任职于苏州、刘禹锡任职于和州,他们二人有机会“游梁县”在***衙村寻欢吗?
   更离奇的是还有人硬是把白居易在离别苏州时写的《武丘寺路宴留别诸***》诗(注5)说成是在***衙村与诸***分手时所作。说什么“女坟应是汝坟”,但是查《白居易集》及《全唐诗》等有关这首诗的版本,从未把“女坟湖北虎丘西”一句中的“女坟”写作“汝坟”。 女湖即女坟湖,传说是吴王葬女之处。《姑苏志》记载:自胥塘北流径南濠***阊门钓桥,与北濠山塘水会曰沙盆潭,即女坟湖。也有人说,女坟就是真娘墓。真娘,本名胡瑞珍,唐代苏州歌***。出身京都长安一书香门第。她从小聪慧、娇丽,擅长歌舞,工于琴棋,精于书画。为了逃避安史之乱,随父母南逃,路上与家人失散,流落苏州,被诱骗到山塘街“乐云楼”***院。因真娘才貌双全,很快名噪一时,但她只卖艺,不卖身,守身如玉。其时,苏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荫祥,人品端正,还有几份才气。偏偏爱上青楼中的真娘,想娶她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绝。王荫祥还是不罢休,用重金买通老***,想留宿于真娘处。真娘觉得已难以违抗,为保贞洁,悬梁自尽。王荫祥得知后,懊丧不已,悲痛***极。斥资厚葬真娘于名胜虎丘,并刻碑纪念,栽花种树于墓上,人称“花冢”。 关于汝坟,倒是《诗经》里有《汝坟》诗,共三小段,***段原文是:遵彼汝坟,代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i)如调饥。翻译过来就是: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的夫君,犹如饥饿在清早。《辞源》对“汝坟”的解释就是古汝水上的堤防。唐人欧阳詹也有“汝坟春女蚕忙月”的诗句。宋代梅尧臣在《汝坟贫女》诗中同样也提到“汝坟”,他说:“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可见“女坟”和“汝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有人不仅认为“女坟应是汝坟”,还说:“这虎丘寺并不是苏州的虎丘寺,而是虎狼爬岭。在这里,有白居易与其心爱的家***分别的情景。.......”一下子就把事件的地点由苏州虎丘转移到汝河大堤,也就是虎狼爬岭一带。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人描述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自相矛盾之处,他在解释《武丘寺路宴留别诸***》诗中“莫忘使君吟咏处,女坟湖北虎丘西”时说:“永远都不会忘记咱们的欢娱之处,就是汝河南岸虎狼爬岭的东端”,又说:“这虎丘寺并不是苏州的虎丘寺,而是虎狼爬岭”。依照此说,诗中“女坟湖北虎丘西”中的“虎丘西”自然就是汝河边上虎狼爬岭的西边了。这就奇怪了,白居易与诸***欢娱的地点,绝不可能既在虎狼爬岭的东端,又在虎狼爬岭的西边。虎狼爬岭有多长?有说:“从半扎到***衙,四十五里虎狼爬”,也有说:“六七十里虎狼爬”,总之,虎狼爬岭的两端相距数十里,距离不算近。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错就错在把“女坟湖北虎丘西”诗句中的“女坟”解读为“汝坟”;把“虎丘”解读为“虎狼爬岭”。其实,白居易诗的题目《武丘寺路宴留别诸***》已点名了地点。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显而易见,把《武丘寺路宴留别诸***》诗说成是白居易在***衙村与诸***分手时所作就大错特错了。
白居易为什么要在宝丰修建外宅?有人说 ,是当年白居易赴苏杭刺史任时路过这里,看中了这里的好风水。而事实上白居易赴任苏杭根本就没有经过***衙村。长庆二年(822年 )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是从长安出发,取道襄汉,经江州而达杭州。所行路线可参阅岳麓书社出版的《白居易集》里第331页《商山路有感并序》、第332页《内乡村路作》、第333页《郢州赠王八使君》、《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等诗。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是在宝历元年(825年)二月,从洛阳出发,过汴州,渡淮河,经常州而达苏州。所行路线可参阅《白居易集》第830页《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第831页《渡淮》和《赴苏州,***常州,答贾舍人》等诗。白居易没有经过***衙村,怎么会知道这里的风水好呢?
如果真如有人说的那样,樊素等在***衙村被“金屋藏娇”了,樊素她又怎么会因为自己“善唱《杨枝》”而“名闻洛下”呢?况且蓄养家***乃是当时盛行之风气,白居易用得着藏着掖着吗?
很显然,说白居易在***衙村修建外宅不是子虚乌有又是什么?
   诚然,古时蓄养家***是封建社会的一条罪恶,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之低下,白居易也不可能脱离当时社会之俗气而不蓄养家***,这不能不说是白居易的缺憾。然而研究古人、评介古人离不开古人所处的历史环境,用今天的观点看待古人蓄养家***,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再采用人身攻击的手段蓄意为之则更是错上加错。

注1:见《平顶山晚报》2008年5月14日《宝丰***衙村原为“乐天寨”》。
注2:见《白居易集》第903页。                   注3:见《白居易集》第903页。
注4:见《全唐诗》卷360。                       注5:见《白居易集》第848页。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 第八章辉煌十年的三登科第
下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第六章善待家妓的封建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