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 一 我看白居易乱世立身之道(来自网络)

发布时间:2017/9/18 19:53:02 作者:河南省白居易故里研究会集体创作

说到白居易的一生,人们习惯以元和十年贬谪江洲为界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前期的他敢于犯颜直谏,积极有为,而后期因为仕途受挫就转向了消极遁世,应当批判否定。似乎白居易前后思想行为判若两人,个人觉得这种观点多少有些武断。《新唐书》道“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亦不衰。”这里的“晚亦不衰”很有见地,纵观白居易一生所为,居庙堂之高能锐意直谏,裨补时阙,《秦中吟》、《新乐府》篇篇击中时弊,积极以诗歌辅助***;处江湖之远能沉心务实,泽被黎元,历任地方州郡均有政绩可观,晚年散家财***开凿八节滩、九峭石,为民谋利之心致死不衰。宦***横行之时直道而行,不曾折节邀取富贵;党争倾轧之际完节保身,未尝依附以求闻达。其言行始终与时来则进、时去则隐的思想相吻合,毕其一生努力寻求着独善与兼济之间的平衡点。此种立身处世态度倘若放在百废待兴、生气勃发的开明时期,或许还可以说少了几分创造时机、知难而进的勇气,但对于已日趋末势的唐王朝,尤其是到了宪宗以后时局更为急转直下,就实在是既合于儒家之仁又合于儒家之智了,如何能简单斥责为消极逃避?

儒家之仁在于对天下苍生的关怀,由此衍生出以天下为己任,匡世济民的入仕精神,自不必细说。儒家之智则更多体现在对天命观的理解上,由此衍生出乐天知命、安平乐道的豁达情怀。《中庸"素位章》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这里“素”有“处在”的意思,阐述的是君子处其位行其事的操守。君子为人处世,在怎样的地位上,就安之若素,不希望做地位以外的事,就像舜之被袗鼓琴,并不排斥富贵;颜回箪食瓢饮,不戚戚于贫贱;孔子居匡,被围七日仍弦歌不辍,不苦痛于患难。总之随遇而安,不做非分之想,只做好自己的事罢了。

《中庸"素位章》又道: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所谓“居易以俟命”即是指处于平易而无危险的境地,素位而行以等待天命。不欺凌弱小,不攀附权贵,不怨天,不尤人,这应该就是君子修身正己的德行吧,君子与小人两种不同心态的比较,更可见君子胸中风光霁月、洒落晶莹,全然没有半点私累。对照白居易的言论思想,岂不正与这“素位”一章儒家的处世观一脉相承?在儒家思想体系里原本不仅有迫切求进、积极用世的一面,还有顺时知命、宠辱不惊的一面,作为君子处世之道两者相为表里自然能得以长久。只可惜众多儒家读书人一旦任事总要过多关注前者而遗落后者,只知进是儒者勇气,不知适时的退更是儒者智慧,一旦受挫便掉头往道、释二家寻求解脱,久而久之,世人眼里洒脱与旷达似乎只有借助于佛老思想才能实现,且几乎一律等同于放任自然、忘怀世事了,这实在是有失偏颇。陈寅恪先生在《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一文中认为白居易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为“知足”,而“知足”之旨则由***“知足不辱”而来,故而得出结论说:“乐天之得以身安而名全者,实由食其老学之赐”。其实,我倒以为如白居易这般在洞察时局后退求独善却始终不改兼济初衷,心系天下关怀苍生,原是儒家圣贤境界,或许古往今来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达人才能企及,其深厚博大,岂是***道家“知足不辱”能涵盖得了的!白居易的名字里“居易”二字就源于“居易以俟命”这一句吧,而他的字“乐天”则应是出自儒家另一部经典《周易》。《易"系辞上》道“乐天知命,故不忧”,显而易见,当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在为儿子取名时是有意识地避开了有关功名富贵的字眼而选取了儒家思想里较为平和豁达的一面。想来长辈的思想观念对晚辈总会有些影响,我们或者有理由相信,从小拥有了这样一个名字的白居易,相比于同时代的读书人,会更早的关注、接受儒家乐天知命、安贫守道的思想。如果说某些有志于功名的热血士子在仕途失意后会***无可奈何的逃入诗酒佛道中悠游人生、强作潇洒,那么在白居易身上的一种淡泊宁静当有更为长久的心理准备,且来得主动的多,是他于昏昧时局中守定自己立身处世之道的坚强后盾。

我想,尽管白居易也曾早岁炼丹,晚年参禅,既栖心释梵又浪迹老庄,但内心深处终其一生也不曾真正背离正统儒家思想。他的前后期转变与其说是随着仕途失意在思想上由积极入世走向消极遁世,不如说是随着年纪见识的增长在性格上由激进张扬转而成熟稳重。他调和着儒家思想里的热烈与平和,在穷、达之间思索和履行着独善不忘兼济的为***处世之道,何曾忘怀于世事!置身污浊纷乱的唐中晚期尚能如此进退从容,自始***终不欺志、不亏行,难怪《新唐书》里评尽了唐代帝王将相、公卿士子,也只对白居易一人独独叹道:“呜呼,居易其贤哉!”

贤字之于君子,我以为白居易的确当之无愧!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二 元白情深
下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