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我心中的白居易——第五章楚人血统的炎黄子孙

发布时间:2017/4/18 8:03:46 作者:编辑部

第五章楚人血统的炎黄子孙

本章导读:白居易真的是胡人后裔吗?

白居易是不是胡人后裔,得看白敏中是不是胡人后裔。历来一些学者教授以《北梦琐言》(注1和《唐摭言》(注2为依据,得出白居易、白敏中兄弟为胡人后裔的结论。其实这样的结论是不可***的。
宋初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五中书蕃人事记载:自唐大中***咸通,白中令(即白敏中)入拜相,次毕相诚、曹相确、罗相邵权,使相也,继升岩廊。崔相慎猷曰:可以归矣!近日中书尽是蕃人。盖以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据史***载,大中(唐宣宗年号)年间,做过宰相的有23人,另有11人做过使相(以节度使身份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者,谓之使相。这些人挂着宰相的名号,做的是节度使的事);咸通(唐懿宗年号)年间,做过宰相的有21人,另有10人做过使相。这44位宰相和21位使相中,根本就没有罗姓之人,怎么能说“罗相邵权,使相也”呢?
毕、白、曹、罗这四人都是“蕃人”吗?当然不是。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卷七十五记载:毕姓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以国为氏;曹姓出自颛顼五世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姓。而白姓,前面提过出自芈姓。***于罗姓,《通志氏族略》云“罗国之后,一曰祝融之后”。可见,这四人都是黄帝裔孙,怎么能说“毕、白、曹、罗为蕃姓也”?

这就充分表明《北梦琐言》记载的“中书蕃人事”并不可靠。

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卷十三敏捷门 记载则更让人难以置信:白中令镇荆南,杜蕴常侍廉问长沙。时从事卢发致聘焉,发酒酣傲睨。白公不怿,因改著词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烘炉。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樽前气色粗。卢答曰: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职胜崔卢。暂来阃外分忧寄,不称宾筵语气粗,公极欢而罢。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白敏中出任荆南节度使时,杜蕴想来长沙做***,白敏中让他的幕僚卢发写聘书,当时卢发正在酒酣之际,心里藐视白敏中,白敏中不高兴,于是吟诗一首作为酒令让卢发答对。白敏中所吟酒令是说,我先祖虽是胡人,但我这个胡人的后代也曾做过宰相.......
《唐摭言》记载卢发“发酒酣傲睨”白敏中,这不可能是事实。试想,一个小小的幕僚敢对自己的主人这样不敬吗?

《唐摭言》和《北梦琐言》关于白敏中是胡人后裔的观点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顾学颉在《白居易世系·家族考》一文中就肯定《唐摭言》和《北梦琐言》,说这些就是从白敏中身上找出的“证据”。

顾学颉还拿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来证明白居易祖先是“西域”人。该《记》云:

“······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大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六年,寂然遣门头僧常贽自剡抵洛,持书与图,诣从叔乐天乞为禅院记云。昔道猷开兹山,后寂然嗣兴兹山,今日乐天又重文兹山。异乎哉!沃洲山与白氏其世有缘乎? ” (注3)。

顾学颉说白居易的“这篇文章很能说明问题”,“帛(白)道猷是天竺(西域)人,白居易自认是他的本家,祖先当然也是天竺人”。顾学颉这样说太想当然了,查遍白居易的《沃洲山禅院记》,并没有发现白居易使用“本家”这样的字眼,更没有自认与白道猷是“本家”。

宋代《太平广记》卷二九四《白道猷》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余丈。晋泰元中,有外国道人白道猷,居于此山。

剡录》,宋代名志,即嵊县志,因嵊县古称剡县,故名剡录》剡录》卷三白道猷,罗汉僧,来自西天竺,居沃洲山。

清代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五“帛白姓同。按帛道猷西天竺人,居剡之沃洲,然《白氏长庆集》《沃洲山禅院记》但作白。”

以上记载与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中的记载晋、宋以来,兹山洞开,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基本吻合,都说明白道猷是来自西天竺“外国道

天竺印度的古称。晋司马彪《续汉书》天竺国一名身毒,在大月氏东南数千里。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西域地理方位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被特指汉、唐两代******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白道猷本来就是一位来自西天竺(古印度的一部分“外国道人”,如果如顾学颉所说白居易“自认”这位“外国道人”“是他的本家”,岂不是白居易也俨然成了“外国”人,贻笑大方吗?

显然,顾学颉认定白居易的祖先“当然也是天竺人”是站不住脚的。

***于《记》中所说“从叔”,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叔”。“从”乃堂房之亲属也;“堂房”者,同宗而非嫡亲也。如果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叔”,白寂然的父亲肯定会在白氏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现存白氏家谱又没有这样的记载,因此,称白居易为“从叔”如同当今称“叔叔、阿姨”那样普通,仅只是一种尊称而已。

为了搜寻白居易是胡人后裔的“证据”,一些人可谓煞费苦心。

197010一方墓志在河南省伊川县彭婆乡许营村一带出土。这原本是一方普普通通的墓志,却被一些***、教授炒作成白居易是胡人后裔的铁证。墓志全文如下:


夫人姓白氏,其先代太原人也。在春秋时,胜以勇果著;当战国际,起以英武闻。暨我唐受命,孝德以破虏安边,***功为***,则史籀之内,代济其名矣。曾祖鏻,皇扬州录事参***,累赠***尚书左仆射。祖季康,皇宣州溧水县令,累赠***司空。父敏中,即今相国节制荆门司徒公也。司徒岳降神姿,天生伟器。幼而聪悞,乡当称其。长庆二年等进士甲科。由是声华藉藉,为诸侯之灵珠矣。大和三年,婚博陵崔氏宽第五女。开成五年生夫人。自是升践朝伦,参掌宥密。今上登极之始,首命台衡,弘益苍生,荡涤耶秽。皆曰宰辅图中为警策矣。大中二年,以长女归于炜。大中五年,司徒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邠宁节度使京西诸***都统,镇抚党羌,廓清边鄙。大中六年,以检校司徒平章事移镇西蜀,炜与前夫人同归于洛。前夫人寝疾,炜方茕茕在究,不克省事。以大中七年二月八日前夫人殁于东都。及炜再齿人伦,从事分陕。九年十一月()假,匍匐诉于司徒公。公以炜早忝科第,柔而自立,遂继姻好。十年二月廿五日,又以夫人归于炜。其年四月,与夫人自蜀归陕,六月府以三峰,炜以大理评事为防御判***。十一年二月,司徒公移镇荆门,八月遣长男著作徵复迎夫人归宁。夫人方娠,因道途得疾。明年正月十日诞一子,数日不育。夫人以悲伤疾焉,享年十九,二月十三日殁于荆南***舍正室之西侧。去年十月,炜府罢。十二月十一日,亦***江陵,昼夜视疾,日冀平愈,祷祠医***,知无不为。呜呼!夫人孝友之性,出于生知;贤淑之行,固自天受。积德累善,宜其永年。茫茫彼苍,何钟其美,而夺其寿耶?其年二月廿八日,炜自护领离诸***,七月廿五日归于我氏先茔,礼也。一男一女,皆非夫人之出,以其抚育厚恩,皆如所生。呜呼!宗绪不昌,嫡男不育,门地衰薄。夫人下世,抆血饮泣,自为铭曰:夫人于我,齿发相悬。夫人向殒,我其永年。同穴之约,不负重泉。汝海之北,万安之前。新坟间旧,后死哭先。有德无寿,谁能问天。

志文开头提到三个人,一个是春秋时的“胜”,即白公胜,另一个是战国时的“起”,即秦国大将白起,第三个就是“破虏安边”的“孝德”。白公胜和白起是白居易在《故巩县令白府君(白鍠)事状》里说的白氏先祖。孝德何许人也?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白居易的曾祖白温,他的字是孝德;另一个是龟兹国王的长子白孝德。关于龟兹国的白孝德,《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有记载:白孝德,安西胡人也,骁悍有胆力。乾元中,事李光弼为偏裨。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铁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右足加马鬣上,嫚骂光弼。光弼登城望,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此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白孝德可。光弼乃招孝德前,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要几何兵?孝德曰:可独往耳。光弼壮之。终问所欲,对曰:愿选五十骑于***门为继,兼请大***鼓噪以增气势,他无所用。光弼抚其背以遣之。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辔便辟,可万全者。龙仙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将动,孝德摇手示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乃止。孝德呼曰:侍中使余致辞,非他也。龙仙去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息马伺便,因真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谁耶?曰:我,国之大将白孝德也。龙仙曰:是何猪***!孝德发声寔啖,持矛跃马而搏之。城上鼓噪,五十骑继进。龙仙矢不暇发,环走堤上。孝德追及,斩首,携之而归,贼徒大骇。其后,累战功***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刑部尚书,封昌化郡王。以家难去职,服阕复旧***。大历十四年九月,转太子少傅,寻卒

墓志中提及的孝德是上面二人中的哪一位?白温(字孝德)曾任朝清大夫,检校都***郎中,是个文职***员,不可能破虏安边,更何况白温卒于唐高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安史之乱始于755年,即白温卒后的二十四年,一个已经作古的人又怎么会去破虏安边呢?龟兹国的白孝德在安史之乱时,曾带兵帮助唐***作战立下大功,被封为昌化郡王留在大唐,墓志中提及的孝德肯定就是龟兹国的长子白孝德,因为他“暨我唐受命,破虏安边,***功为***”。然而,就有人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注4),转录如下:

由墓志可知,皇甫炜先后娶宰相白敏中的长女和次女为妻。皇甫炜在其妻子的墓志中,详细叙述了白氏祖辈的***,更充分地记载了岳父白敏中的一生事迹。志文中提到的白孝德,《新唐书》卷109《白孝德传》说他是安西胡人安西指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安西城,也就是龟兹国的首都伊逻卢城,因此,所谓安西胡人,实际上是指龟兹国人。白孝德原是龟兹国的世子(国王的长子),其弟名叫白孝节。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肃宗向安西、北庭二都护府及西域各国征兵勤王,白孝德响应唐肃宗的号召,率龟兹国精兵三千,随安西、北庭名将李嗣入关,先后隶属于郭子仪、李光弼的麾下,收复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被唐朝封为昌化郡王,留居于内地,再未返回西域因此,其父死后,其弟白孝节继位为龟兹王。建中元年(780),白孝德死于长安城。皇甫炜为其妻作墓志,说白孝德是白氏的前辈***,事在大中十三年(859,距白孝德之死仅79年。有关白氏的家史,皇甫炜必然从其岳父白敏中那里得来,而白敏中于长庆初年即已考中进士,距白孝德之死仅40年。白敏中后来拜相,职位***,用不着去攀附白孝德,为己增光。因此,白敏中说自己是白孝德的本家,必是事实。《北梦琐言》卷5《中书蕃人事》引李肇《国史补》,说白敏中是蕃人,《唐摭言》卷13《敏捷》条,记载白敏中宴请廉问长沙的常侍杜蕴时,自诩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可见他出身于西蕃龟兹是毫无疑问的。
白氏墓志中提到的祖先,与《旧唐书》卷166《白居易传》提到的白居易的祖先颇有关联: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志善生温,检校都***郎中;温生,历酸枣、巩二县令;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季庚,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季庚生居易。
:白氏的曾祖,即白敏中的祖父名鏻,白居易的祖父名,同属白氏的字辈;白敏中之父名季康,白居易之父名季庚,同属字辈。他们应当是堂兄弟,可知白居易也是龟兹后裔。
白敏中曾经拜相,因此,《新唐书》卷75下《宰相世系表》列有他的世系。由宰相表可知,白敏中与白居易的曾祖父同为白温。白氏墓志和宰相世系表将白居易和白敏中的远祖追叙为秦将白丙、白起和楚***白胜,这是白氏后裔攀附上古***,用以光耀门楣的弊病所致,不能当真。白敏中既是蕃人十姓胡中第六胡,与白孝德同氏族,则白居易也必然是龟兹***的后裔。
那么,白居易果真必然龟兹***的后裔吗?

龟兹国的白孝德生于714年,白温(字孝德)生于671年,白温年长龟兹国的白孝德四十三岁,足可以称得上是白孝德的父辈,根本不是同一代人。龟兹国的白孝德与白温的儿子白鏻(699年生)和白鍠(706年生)年龄相仿,才是同一代人。如果真如这位教授说的白敏中说自己是白孝德的本家,必然是事实,那么,白孝德该放在白敏中先祖的哪个位置上?是曾祖父,还是祖父?放在曾祖父的位置上,白温该放在何处?放在祖父的位置上,白鏻该放在何处?白敏中的墓志记载得很清楚曾祖温······祖鏻······,白孝德既不可能是白敏中的祖父,更不可能是白敏中的曾祖父,凭什么说白敏中与白孝德同氏族?又凭什么说白居易必然也是龟兹***的后裔

其实这位教授对白居易的家世了解得实在是太少,他在大谈龟兹***的东进与白氏家族的迁徙时说,白居易从小就生长在下邽。这话说得太离谱了,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十一岁离开新郑从父白季庚徐州别驾任所,***年又避难越中,他怎么会从小就生长在下邽呢?

通过以***析可知,身为白敏中女婿的皇甫炜对白氏家族的家世并不很了解,就把白敏中的曾祖白温(字孝德)混同于龟兹国的白孝德做起墓志来,硬把胡人的帽子戴在原本就是汉人的白氏族人的头上,从而误导了后人。而今的一些学者对资料不做科学地分析,利用皇甫炜夫人的墓志做错误的文章,非要说白敏中与龟兹国的白孝德同氏族,白居易必然也是龟兹后裔不可,实乃是错上加错。

白敏中二女儿墓志的出土意义重大,它明确地告诉人们:夫人姓白氏,其先代太原人也。在春秋时,胜以勇果著;当战国际,起以英武闻”,既然白胜、白起都是汉人,那么白居易家族绝不是胡人后裔。像白孝德这样的龟兹王室成员尚不能在白居易家族中占得一席之地,那么,妄谈白居易是胡人后裔还有什么意义呢?

白居易早在元和六年(811年)就在《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意思就是白氏先祖是楚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具有楚人血统的汉人。其实白敏中、白居易是不是胡人后裔倒无所谓,我国就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平等相处,是哪一个民族并不重要。谈论这件事是为了澄清事实、纠正一个错误说法而已。


1:三秦出版社200312月出版。    注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月出版。

3 :见《白居易集》第939页。       注4来源: ***长城网 ,:钱伯泉 ,发布时间: 2005-01-12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第六章善待家妓的封建官吏
下一条:我心中的白居易——第四章中表联姻的父母婚姻